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校地协同铸红魂 思政赋能育新人—— 湖北恩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深耕咸丰红色沃土擘画实践育人新篇

    发布日期:2025-11-07

    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思政教育价值,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2025 年 11 月 6 日,湖北恩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芮华勤、学科带头人杨中刚、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教研室主任董艳平、办公室主任王信子一行四人,赴咸丰县清坪镇龙潭司村、小村乡大村村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建设考察,并就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挂牌事宜与当地党委、政府进行深度洽谈。

    龙潭司村:“五个第一” 红色地标 绘就育人生动图景

    首站抵达的清坪镇龙潭司村,作为咸丰县重点革命老区村、施鹤地区早期革命中心,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在清坪镇党委组织委员张佳胜、龙潭司村村委会黄主任的陪同下,学院一行先后参观了政治生活馆、村史馆,实地走访红三军军部驻地遗址,在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革命文物前驻足凝视,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据介绍,1927 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咸丰县支部迁驻龙潭司,在此建立起中共咸丰县委及多个群团机构,迅速点燃武陵山区革命火种。至 1927 年 11 月,1200 余名土家族、苗族、汉族群众踊跃加入革命队伍,1928 年 3 月爆发的 “龙潭司起义”,与湖南 “秋收起义”、湖北 “黄麻起义” 同期辉映,铸就了施鹤地区 “第一个地级党组织诞生地、第一个党的农民政权组织驻地、第一支党的革命军队诞生地、第一个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地、第一个党的地级青年组织诞生地” 的 “五个第一” 辉煌篇章。作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该村现已形成 “三大特色产业、四大体验基地、四条主题游线、四大系列商品、五大主题活动” 的发展布局,将红色教育与生态旅游、乡土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了 “六红” 教育常态化开展的红色阵地。

    芮华勤副院长在参观中表示,龙潭司村丰富的红色遗存与鲜活的实践载体,为思政课提供了天然的 “活教材”,期待以实践基地挂牌为契机,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

    大村村:会议旧址传薪火革命精神照初心

    随后,学院一行前往小村乡大村村,在乡党委组织委员吴编的陪同下,探访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大村会议遗址、韦家院子红军医院、红军洞等革命遗迹。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木结构建筑内,当年红军使用的生活用具原样陈列,见证着 1933 年 12 月贺龙、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召开的重要会议 —— 正是这次会议总结湘鄂边苏区失败的教训,批判夏曦推行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和“肃反”扩大化错误,提出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的战略构想,对湘鄂西革命斗争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韦家院子,吴编详细介绍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起源演变、红军洞惨案的悲壮历史,以及傅忠海坚守革命信念、韦广宽冒死救助红军的感人事迹,让在场人员深受触动。作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大村村近年来投入专项资金修复红色遗址,完善基础设施,与周边革命遗迹共同构成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的重要实物佐证。

    杨中刚教授谈到,大村会议蕴含的战略思维与革命先辈的崇高气节,是培育学生理想信念的宝贵精神财富,实践基地的建立将为思政教育注入更强劲的红色动力。

    校地携手谱新篇红色育人启新程

    咸丰拥有 8 个全国红色美丽村庄、22 处修复保护的红色遗址,红色资源丰富、教育基础扎实,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为纽带,把咸丰的红色历史、民族文化、生态资源转化为思政教学的优质资源,通过“行走的思政课”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此次参观洽谈,不仅为校地合作搭建了坚实桥梁,更标志着湖北恩施学院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迈出了重要一步。



    图/文:王信子

    编辑:王信子

    审核:芮华勤、杨中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