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三个关键”既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也为推动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政课关乎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关乎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必须高度重视、高位推动、高效落实。千秋伟业,人才为本。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思政课的重要使命,造就一批具有政治远见、胸怀“国之大者”、勇挑时代重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政课的神圣职责。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党中央的大力推动下,全党全社会凝聚起重视思政课、办好思政课的共识,形成了合力办好思政课的工作格局。当前,思政课建设进入了内涵式发展阶段。我们对思政课的“重视”要持之以恒,不能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松懈;对思政课的“推进”要高位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要提高政治站位;对思政课的“落实”要高效有力,在组织实施上要压紧压实。相关部门和高校院系应协同联动、纵深推进思政课建设,努力办好思政课,切实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用心用力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
思政课要立足新时代,为时代发声、为学生引航、为育人增效。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思政课建设要立足时代,引导学生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时代之变、思考时代之题、回答时代之问。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他们富有朝气,自信自强,但面对成长中的压力与挫折时,难免会有焦虑与迷茫,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时,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等方面会遇到思想困惑。思政课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课程,我们对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要精心栽培,倾听学生的诉求,回应学生的关切,用讲道理的方式,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为学生引航。思政课教师应牢牢抓住育人的根本,回归育人的本真,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厚植爱国情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培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时代新人持续增效。
讲好思政课要坚持立德树人,围绕中心大局,深化守正创新。一方面,要善用“大思政课”,推进协同育人大格局的形成。在校内,推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在校外,充分调动政府、社会等多元育人主体力量,整合红色资源、历史资源、社会实践资源,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在课内,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在课外,把思政课放在社会生活中讲,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以“八个相统一”为基本原则,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的供给与教学方法上创新;以系统性思维为基础,推动思政课协同创新,建设共建、共商、共享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赋能思政课改革创新,更好解决教师“精准化”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问题。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长久工程、战略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集中力量、统筹推进。思政课建设任重道远,永无止境,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党百年思政课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发展规律研究”(21JDSZKZ02)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芳、曾婷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